北大荒精神

精神内涵:

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出自《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 人民日报 2007年08月16日)


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

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

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精神解析:


不畏困难、拼搏实干的艰苦奋斗精神

  1949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派农业部秘书丰年同志到嫩江县创办鹤山农场。先遣人员只有9人,在茫茫的雪原上,他们架起了第一顶帐篷,迎接北大荒的暴风雪。33日,9个人举行了建场典礼,对空鸣枪3声,作为庆贺的礼炮,9个人把9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荒原上响起了春天的歌声。

 

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勇于开拓精神

  1978年,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帷幕——这是垦区改革的现实环境;1979年,国家对黑龙江垦区实行财务包干,30年“铁饭碗”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是垦区改革的必要条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国营农场应继续进行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至此,垦区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胸怀全局、强国富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195410月,中央决定农建二师集体就地转业,而这时,正是国家实行军衔制的前夕。连年征战,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兵们,本来可以通过授衔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但是,他们服从了大局,8300名官兵默默耕耘,奋力创业。他们以民族振兴的大局为重,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荣,表现出共产党人先公后私的高风亮节。

 

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无私奉献精神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拓荒者们承受了种种磨难,付了沉重的代价,其中包括鲜血和生命。六七十年代,54万全国大中城市的知识青年,踏着转业官兵、支边青年和科技知识分子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北大荒。”



精神特征:



北大荒精神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事业、特定的群体、特定的时代形成的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精神成果,它既有民族精神的深远基础,又凝结着新时代的活力,反映了北大荒人的群体风采,其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特征。

  --历史的继承性。北大荒精神是拓荒者的各种思想、品质、作风,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南泥湾精神是其形成发展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成其基本内核,我国知识分子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新中国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风貌是其重要内容。

  第一个踏上荒原的是人民解放军战士,第一批开赴北大荒的是人民军队,从新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农场的诞生,到北大荒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复转官兵始终是发展农垦事业的中坚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参加垦区开发建设的14万复转官兵中,早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有6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20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有1.6万余人,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有5.3万余人。

  这是一支有崇高革命信仰、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的军队。这是一支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经历过战火考验、不怕死、不怕苦、勇往直前的军队。整体的铁的纪律和个体的主动献身精神,为北大荒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

  南泥湾精神是北大荒精神的又一源头。在内有贫困、外有封锁的巨大困难面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早期创业者的一面旗帜。王震将军,作为当年南泥湾精神的创造者,将南泥湾精神撒播到黑土地,使其成为北大荒精神的重要来源。

  北大荒,曾经以它博大的胸怀,迎接着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优秀儿女,吸纳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热爱祖国、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勤俭节约、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传统,在北大荒人身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迹。“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中,可以找到其深远的渊源。几十年来,北大荒人以多打粮食、多作贡献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北大荒人把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根植于北大荒的沃土上,并最大限度地物化于社会实践和物质成果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弘扬,由此构成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内核。

  倡导科学、精益求精、追求真理、富于献身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在参加北大荒开发建设的知识分子身上,再次得到了发扬。五六十年代,先后有5万余名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告别繁华的都市自愿奔赴北大荒,参加垦区开发建设,他们置身于广大拓荒者之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和智慧,把聪明才智与人民群众的力量融为一体,任劳任怨,坚忍不拔,默默耕耘;新一代知识分子,继承老一辈拓荒者的传统,敢想敢为,思想敏锐,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广大科技人员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在北大荒这块沃土上,不断开拓,成绩斐然,涌现出以徐一戎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北大荒精神注入科学的内涵。

  从50年代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从胡耀邦手中接过垦荒大旗,到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从祖国内地,从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共有1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北大荒人的行列。“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地去”鼓舞着他们带着梦幻般的理想,投身到北大荒火热的生活。他们为北大荒增添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知青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从北大荒人身上学到了坚毅、凝重和深刻,从北大荒人身上汲取了豪爽、真诚和纯朴的因子。他们把一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第二故乡—北大荒,也把新中国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业的可贵品质融入于北大荒精神之中,构成了北大荒精神的重要内容。

  北大荒精神对传统的继承是批判的继承,它吸纳了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最优秀的传统美德,通过“扬弃”,使北大荒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具有了科学的本质特色。

  --广泛的群体性。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北大荒的开发,不是个体的行为,也不是松散的群体行为。只有在强大的精神凝聚下,垦殖群体大军,才能成为荒原真正的主人。

  群体性,是北大荒精神最鲜明的特色。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把北大荒人联结成一个团结一致的英雄群体。北大荒精神是一种群体精神。

  北大荒,地处祖国东北边疆,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的地区之一。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导致历代王朝的军垦、屯垦纷纷以失败而告终。开发北大荒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新中国复转军人为主体的北大荒人肩上。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广大复转官兵,成建制地开赴北大荒,掀开了北大荒开发史上崭新的一页。这样的规模,称得上是我国军垦、屯垦史上一场伟大的壮举。脱下军装的战士们,放下了钢枪,走下战场,操起开荒的锄头,同来自祖国各地、各条战线的建设者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农垦大军,凭借着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戮力同心,向千古荒原发起了一轮又轮的冲锋,征服了沉睡的黑土地,把千古荒原变成了沃野良田“米粮仓”。

  建设大粮仓,发展大农业,实现现代化,这是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初衷,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北大荒人所要创造的,是现代的粮食工厂,是现代化的大农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在组织生产、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多个一切的相对集中统一,集约化经营。北大荒人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群体精神,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他们在继承人民军队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基础上,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于一身,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北大荒人成为富于时代精神和风貌的现代农垦产业大军。

  --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为北大荒人创造了实现理想,施展伟大抱负的历史性机遇。北大荒人在实现理想的创业实践中,创造了以创业、奉献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它同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同生、同育、同步发展,是代表历史方向,反映时代风貌,推动时代前进,引导人们走向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时代精神。

  北大荒精神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拓荒者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战酷暑,斗严寒,在人烟罕至的荒原上安营扎寨。“马架子”精神和“人拉犁”精神,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这充分表现了拓荒者不畏艰难,以苦为荣、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鼓舞北大荒人和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北大荒人顺应时代的要求,发扬战争年代和初创时期的那种革命精神,锐意改革,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以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建立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垦区的农业改革在经历了阵痛、徘徊之后,寻找到一条适合垦情的农业改革之路;打开垦门,以开放促开发,北大荒融入到国际大循环的轨道之中;北大荒人以建设商品粮基地、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形成了年产200亿斤商品粮的生产能力和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北大荒人带来了新机遇和新的挑战,新的希望和新的考验。北大荒精神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其永葆生机活力,北大荒精神的光辉旗帜才能永不褪色,高高飘扬。

  在北大荒精神的发展中,艰苦创业精神始终构成了艰苦奋斗的核心。不论是在垦区建立初期,还是新时期的第二次开发,北大荒人都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注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新的时期,又把自力更生与开放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北大荒人并不注重艰苦奋斗的形式,重要的是把握那样一种不畏艰难,奋发进取的人生态度,不屈不挠、不断开拓事业,完善自我的志向和高尚情操。

  北大荒人是以开拓者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他们战天斗地,征服荒原,从事一项与大自然做斗争的伟大事业。新的历史时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次新的创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与第一次创业相比,难度更大,意义更深远、更伟大、更艰巨,更需要勇于开拓精神。

  北大荒人在新的时期赋予勇于开拓以新的内涵。勇于开拓是科学的开拓;是在竞争中的开拓;是讲速度、讲效率、讲效益的开拓;是在全面更新观念指导下,敢试、敢冒、敢闯的开拓,因此,更富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北大荒人一向以顾全大局为已任。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北大荒人宁可牺牲自已,也要保证大局的发展和稳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后,顾全大局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北大荒精神也适应这一需要不断加以完善,他们承担国家最需要的商品粮基地建设服务于全局。他们改变传统的被动的服从指令性指挥的方式,以积极的、主动的进取精神,加快发展速度,以壮大局部经济支持全局。他们拆除传统经济的篱笆墙,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逐步敞开垦门,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证了全国和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闪光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北大荒精神要体现出它的层次性特点。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保护职工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又要坚持扶困济贫,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道路,发扬社会主义的精神,还要高扬无私奉献的旗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要调动各层面、各界的积极性,提倡不同形式、各种方式的奉献精神。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伟大的创业实践,必然呼唤产生伟大的创业精神。北大荒开发建设的伟大实践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又为北大荒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北大荒精神具有了丰富的实践性特征,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实践精神,一种立足北大荒农垦事业这一特殊基础上的时代精神,一种推动实践发展,推动时代前进的创业精神。


创建时间:2019-05-11 10:25
浏览量:0
集团首页    党建中心    在线学习    中国精神    北大荒精神